媒体关注

近三十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四航局南沙四期工程驳船码头水工主体结构完工

  • 2022/05/12 00:00:00
  • 来源:
  • 作者:
  • 6069次阅读

广州正全力以赴抵御新一轮新冠疫情的情况下,统筹“施工生产和疫情防控”赢得新胜利。日前,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驳船泊位码头水工主体结构完工,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完工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交四航局主要负责2个10万吨级、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2个2千吨级集装箱内河驳船泊位,4个工作船泊位及后方陆域施工。项目建成后,广州港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届时南沙港区集装箱能力布局将更加完善,整体能力提升促进规模运输的优势凸显,将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南沙四期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项目面临施工任务重、精度高、疫情反复、交叉作业等多重压力。在施工之初就遇到了“拦路虎”,地基处理分项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传统的单轴搅拌机存在功效低、处理深度大、粘土土层成桩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且最低需要20台搅拌机一同施工方能满足进度要求。为保障施工进度,时任项目经理傅恒遒迎难而上,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将目光投向了五轴搅拌桩技术。五轴搅拌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不仅存在对周围地层影响小、抗渗性好等优势,还能减少废土产生,有效降低泥浆污染。然而在国内码头地基处理中大规模使用该技术能够借鉴的经验却寥寥无几。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对比试验后,团队最终为水泥搅拌桩换上高效环保绿色的“新搭档”——五轴搅拌机,并通过减少桩之间的搭接接头,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效率提高了6-7倍,更节省了宝贵时间,为码头的顺利竣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造5G全自动化港口,码头地基处理和道路的平整度、精细度是评定码头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5G港口后期的运行。项目混凝土浇筑总方量为491043立方米,因不同分部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亦不同,加之当地气温高,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中心温度控制极为不利,容易造成温度裂缝的隐患。

为此项目团队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采用“矿粉+粉煤灰”双掺配比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并为混凝土搅拌站配备了冷水机组,用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将胸墙施工分段浇筑长度控制在20米以内,迎水面采用不锈钢模板,并用高分子养护膜进行混凝土养护,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实现了混凝土实体质量和表观质量双提升。然而,项目体量大、专业齐全,在场人员高峰期近1500余人,“目前正值疫情高发期,项目场内人员流动大,外贸货运司机来往人员复杂,疫情防控工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项目书记韩文锋介绍。南沙四期项目驻地位于龙穴岛,与最近的核酸检测机构相隔数十公里。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项目领导主动协调广州国盛医学检测所4名工作人员进驻项目,为场内全体人员每天一检,“项目上坚持应检尽检,每天累计采集咽拭子1500余份,确保核酸检测不漏1人。”韩文锋说道。在全员做核酸检测的同时,项目部每天2次对全体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对营区办公场所全方位、不留死角地进行消杀。此外,项目主动把好“现场管控关”,组织蓝马甲志愿者对进入现场人员在查验行程码、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并测温正常后,方可入场。另一方面,项目及时升级流动性管控防护,将疫情防控知识、病毒特性讲解等融入到工人入场安全教育培训中,切实增强全员防疫意识,确保项目部防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统筹做好项目防疫和施工生产工作,保证了驳船码头水工主体结构胜利完工。

中交四航局深耕南沙近20载,正在建设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64人管理团队高效完成491043方混凝土的施工任务,他们以汗水为墨,以双手为笔,绘出了5G智能化港口的宏伟画卷,书写了四航人的奋斗故事。